close
好山.好水.好工藝 宜蘭全變博物館



















籌備了18年的蘭陽博物館,即將在8月開館。蘭陽博物館不只是博物館,它將帶領上百個博物館家族成員,將整個宜蘭都變成博物館。










模擬「單面山」意象的蘭陽博物館完工已逾九成。
圖/蘭陽博物館提供

從台北東區穿越雪隧,不消50分鐘即可抵達宜蘭礁溪。拜交通便捷之賜,一棟棟新建的溫泉住宅如雨後春筍般林立,這裡是許多台北客假日的「第二個家」,假日時遊人如織,平日是寧靜安恬的山城。


手創宜蘭 激盪永續文創


同樣距台北不遠的頭城,藉著打造蘭陽博物館,連接舊市區的歷史空間與東北角風景區,形成另一個出入宜蘭的廊道。









策展人林秋芳(右)赴陶藝家陳建華工作室,邀請他參加蘭博試營運暖身展。
記者周美惠/攝影
籌備了18年的蘭博,即將在8月正式開館,5月將先行展開試營運暖身展「手創宜蘭─生活美學展」(名稱暫定),策展人、雅凱藝術台灣區負責人林秋芳不斷在宜蘭尋訪工藝家。


「宜蘭沒有工商港埠,但有好山好水好工藝,全靠無中生有的能量,造就到處都是博物館的意象。」林秋芳分析,宜蘭多地震、颱風,周而復始的颱風侵襲過後「一切歸零」,讓宜蘭人不得不樂觀以對、勇於從頭來過。


蘭博開館的領航展「手創宜蘭」,試圖藉由多位曾在國際大賽得獎的設計師,結合在地工藝家和社區組織,導入不同的想法與在地激盪出能永續經營的文創產業。


匯聚資源 提供對話場域









陶藝家陳建華擅長將竹編技巧融入燒陶,自創甕中甕(右)。
記者周美惠/攝影
以受邀參展的在地陶藝家陳建華為例,出身服裝設計界的他,受妻子影響轉而創作陶藝,如今自成一家,他擁有私人陶藝館、工作室,緊鄰著自建的歐式住家,也像座博物館。在他的王國裡,用水泥鑄造的美人魚有著銅雕質感;以陶代竹,編織出魚簍等農村器具,回憶他兒時經歷的農家樂;陶製的鯖魚和梨子象徵宜蘭的特產;還有他自行研發的「甕中甕」如同故宮「轉心瓶」的庶民版。


蘭博籌建期間,在2001年回到家鄉宜蘭擔任蘭博籌備處主任的呂理政影響最為深遠。秉持新時代博物館「應該是匯聚社會資源、全民智慧與意見共同建置的一個整合、溝通之平台,也是一個提供對話的場域」,呂理政提出Eco Museum(生態博物館)概念,號召成立「宜蘭博物館家族」。


環保綠博 通往生態家園









綠色博覽會以「綠色奧林匹克」,讓先驅農業在此競技。
記者周美惠/攝影
蘭博尚未開館,但已擁有上百個類博物館家族成員,歌仔戲等文化性的博物館固然理當是成員,而生活化的水草、蜂蜜、蜜餞、蔥蒜…也可以成為博物館主題,共構「宜蘭價值」。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宣誓其目標:希望透過推廣文化生態旅遊結合不同的資源,讓更多的人能透過不同形式參與,達到永續經營文化生態與保護自然文化資源。


如今,水稻田中央「長」出清水泥鑄造的後現代餐廳,看似渺小的水草成為博物館的主角,聯結民宿與休閒農場。來客鄰水田而坐,呷一口水草薄荷蘋果茶,讓人驚艷的幸福滋味從口中蔓延。


從2000年起每年舉辦的「綠色博覽會」,像個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呈現宜蘭生態家園願景。今年綠色博覽會主題是「大地的夢想」,以百變單車、環保主題競賽、森活林場等體現通往生態家園的路徑。


歷經八八風災侵襲的武荖坑風景區,老樹的樹幹一半遭掩埋在土石流裡,形成異乎常規的景象,破碎的土地,從畢卡索名畫「夢」發想,蛻變為大型花園迷宮,發人省思大自然的無常。


生活大縣 吸國際觀光客









宜蘭木工玩具達人唐一秀製作的玩具,充滿童趣與巧思。
記者周美惠/攝影
被蘭博家族仰賴為「文化導師」的呂理政,如今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經常利用假日返鄉鼓勵在地文化工作者。「蘭博是宜蘭博物館家族的一分子,居領導性地位,宜蘭必須靠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方能『共構宜蘭博物館事業』」呂理政強調。


「蘭博和一般博物館不同,它談的是『宜蘭價值』!它是生活大縣、幸福城市的指標,足以導入國際觀光客。」林秋芳則說,「宜蘭是一座大博物館,蘭博是領頭羊,詮釋宜蘭的價值。這座帶領大家進入宜蘭的博物館,目的地指向實體的宜蘭。」







蘭博 汲取真正蘭陽經驗


【聯合報/周美惠】









綠色博覽會「森活農場」主題館,以試管點出天然森林日益消失的危機。
記者周美惠/攝影
縮影宜蘭人文山川的蘭陽博物館,呼應著館外的烏石港遺址的水澤與礁石,外觀猶如「土地冒出的大石塊」,是國內罕見的「單面山」(一邊嶙峋陡峭、另一邊緩斜的山)形式建築。


設計蘭陽博物館的名建築師姚仁喜為文主張:「博物館的目的是要鼓勵民眾走出博物館,並協助民眾認識博物館外的真實世界」,因此蘭博的建築規畫與展示設計不只包含室內及戶外的展示空間,「更涵括全蘭陽平原的博物館家族。」至於博物館內的展示,「只是通往蘭陽平原的導覽及大門」,其最終目的在鼓勵並帶領民眾走出博物館,並以實際的體驗獲得真正的蘭陽經驗。


蘭博的建築外觀以模擬巨石挺立的意象,傳達出與土地共鳴的美感。從蘭博可遠眺太平洋與龜山島,館內各樓層,分別模擬宜蘭的海洋、平原、高山,並以「水」為主題貫穿,展現宜蘭的山林湖泊、太平山產業、族群拓墾、風俗紀事等,體現「雨潤蘭陽」的精神。


不過,因歷經漫長的籌建期,蘭博興建工程一度被地方人士視為「無可救藥」──蘭博從89年開始設計規畫,94年8月因承包商無預警倒閉讓工程停頓,其後建築主體工程重新發包,幾度流標,重新檢討調整預算,才在95年10月4日完成第二次公開招標,終於讓工程起死回生。目前,完工逾9成的蘭博已被視為是宜蘭全境觀光的導覽中心,「地標性」的角色可望帶來決定性的影響。然而,蘭博一年7千萬元的營運及人事管銷費,對地方財政是不小的負擔,蘭博如何帶領宜蘭博物館家族往前行?眾人都在關注。



【2010/04/11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