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2011/12/12

活動時間:2011/12/9~2012/6/3 活動地點:


宜蘭是臺灣當代建築最蓬勃發展的一個地方,許多重要的建築觀念都源於宜蘭。由於缺乏較有系統性的記錄與整理,雖然近年來有許多人專程到宜蘭來「看建築」,網路上也有許多關於宜蘭建築的討論,但這個宜蘭建築流行現象背後的意義為何,卻少有人深入探討;這個宜蘭建築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也莫衷一是。因此本館邀請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雄先生與實踐大學建築系講師王增榮先生擔任策展人,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重新整理與研究宜蘭建築,「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即是這個整理與研究成果的展示。展覽以「浪漫的真實」為主軸,以冬山河親水公園的興建年代為分界點,劃分出三個時期,即:前冬山河時期、冬山河時期與後冬山河時期,來論述宜蘭建築發展的獨特性。兩位策展人認為,現今的宜蘭建築,已完全擺脫之前「後山」的邊緣性格,成為當代台灣建築的領航者。這個歷史性轉變之所以得以發生,是因為冬山河親水公園等冬山河時期的宜蘭建築,摒棄之前從外頭進口建築的習慣,轉而從宜蘭當地生活出發,自主地發展出一種以用心感受環境進而融入環境的建築觀,因而塑造了一種以精神面為主的真實性。相對於歐美現代主義建築較為僵硬冰冷的「理性的真實」,「浪漫的真實」創作的原動力來自可以獲得共鳴的直覺,也因此宜蘭建築才營造出它自己的獨特性,能廣泛得到大眾在感情上的回應,才會有深受歡迎的現象發生。本展共展出32件建築作品,包括前冬山河時期4件、冬山河時期7件,與後冬山河時期21件。前冬山時期之所以作品較少,是因為從二次戰後到1980年代中期這段期間,由於經濟與文化資源分配不均與意識未明,宜蘭建築並未自成一格,而是附庸於臺灣西部的發展,所以僅有少數作品能自主創作而較有特色,如頭城天主堂、丸山聖嘉民肺結核療養院、四結教會與蘭陽女中綠樓,其中四結教會尤其重要。冬山河時期起自1986年,這一年以大樹為中心設計的東澳國小興建完成,隔年冬山河親水公園開始規劃設計,開啟了宜蘭建築發展的新紀元,之後當羅東運動公園、明池森林遊樂區、宜蘭演藝廳、縣政府大樓等公共工程逐漸完成,加上宜蘭縣總體規劃,講求環境整體感,以感性獲取大眾共鳴的宜蘭建築,逐漸成形,也漸為外人所知,成就了戰後宜蘭建築的第一次高峰。1990年代中期之後,受到冬山河時期宜蘭建築的鼓舞與感召,某些年輕一代的建築專業者,跟著前人腳步投入到宜蘭建築的創作。由於人數較眾,自主性也高,後冬山河時期的宜蘭建築創作路線多元,不像冬山河時期那麼一致,也較不仰賴符號來引起共鳴。但他們從未偏離感性直覺的創作根基點,也積極以融入環境為己任。同時,這些建築專業者創作觸角也較寬廣,作品類型上因此出現許多變化,不再像冬山河時期一樣,都是公共工程,但縱使如此,公共工程仍是他們創作的重心。兩位策展人因此將後冬山河時期作品,分類為「開放式校園」、「宜蘭厝與新住宅」、和「宜蘭新建築」三種,讓人參觀時有清楚脈絡可循,能夠感受與理解這些建築作品背後的意義。策展人王增榮指出,以當地建築為主題的展覽,就他所知,在世界上並不多見,而臺灣似乎只有蘭陽博物館有能力來辦理這樣的展覽,因為臺灣其他地方並沒有像宜蘭這樣,擁有一個持續努力了近三十年的建築革新運動,並且卓然有成得到社會大眾廣泛認同。另一位策展人王俊雄則指出,宜蘭新建築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個「運動」,它是一個集合眾多人的力量才得以創造出來的集體現象,但參與的人沒有也不需要一個一統的理論,只是認同一個目標,就是立基於地方、自主地創作,可以與這個地方融合一起的建築,這個建築創作沒有終點,大家永遠都處在努力的過程。「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於十二月九日開展後,將展出半年,到民國一○一年六月三日結束。開展後備有多場講座與專家導覽,寒假期間並安排有實體建築現地參觀,詳情歡迎查閱蘭陽博物館網站www.lym.gov.tw。


提供單位:蘭陽博物館-聯絡人:蘭陽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